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攻略 > 龙生九子分别是哪九个儿子

龙生九子分别是哪九个儿子

2024-11-10 10:15:01

龙生九子分别是哪九个

龙生九子分别是哪九个儿子 1

龙,是中国的“图腾”,在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龙生有九子,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比喻同胞兄弟品质、爱好各不相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龙有九子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种动物一直没有说法,直到明朝才出现了各种说法。明代一些学人笔记,如陆容的《菽园杂记》、李东阳的《怀麓堂集》、杨慎的《升庵集》、李诩的《戒庵老人漫笔》、徐应秋的《玉芝堂谈荟》等,对诸位龙子的情况均有记载,但不统一。综合起来,比较认可的九位龙子是:囚牛、睚眦、嘲风、蒲牢、狻猊、霸下、狴犴、负屃、螭吻。

龙生九子分别是哪九个儿子 2

1. 囚牛

龙生九子分别是哪九个儿子 3

囚牛,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为鳞虫之长瑞兽龙之长子。平生爱好音乐,它常常蹲在琴头上欣赏弹拨弦拉的音乐,因此琴头上便刻上它的遗像。这个装饰现在一直沿用下来,一些贵重的胡琴头部至今仍刻有龙头的形象,称其为“龙头胡琴”。这位很有艺术修养的龙子,不仅出现在琴头上,在古建筑的屋脊上,也能看到囚牛,只是形象有所不同,或蹲或立,或翘首远望,或低头沉思。蹲立屋顶两端的囚牛,也被称为“望天犼”,取“天犼望天,登高监视”之意,有守望习惯。

2. 睚眦

睚眦,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为鳞虫之长瑞兽龙之第二子,古代史书里记载其性格非常凶残,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睚眦的本意是怒目而视,所谓“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报则不免腥杀,这样,这位模样像豺一样的龙子出现在刀柄刀环上就很自然了。因为它怒目而视,能吞兵戈,所以古人就将它刻在刀剑之上,以增加自身的强大威力。

3. 嘲风

嘲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为鳞虫之长、瑞兽龙之第三子,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遗像。这些走兽排列着单行队,挺立在垂脊的前端,走兽的领头是一位骑禽的“仙人”,后面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和行什。嘲风,不仅象征着吉祥、美观和威严,而且还具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的含义。嘲风的安置,使整个宫殿的造型既规格严整又富于变化,达到庄重与生动的和谐,宏伟与精巧的统一,它使高耸的殿堂平添一层神秘气氛。

4. 蒲牢

蒲牢,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为鳞虫之长瑞兽龙之第四子。形状像龙但比龙小,好鸣叫。据说蒲牢生活在海边,平时最怕的是鲸鱼。每每遇到鲸鱼袭击时,蒲牢就大声吼叫。于是,人们就将其形象置于钟上,并将撞钟的长木雕成鲸鱼状,以其撞钟,求其声大而亮。

5. 狻猊

狻猊,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为鳞虫之长瑞兽龙之第五子。形似狮子,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遗像。相传这种佛座上装饰的狻猊是随着佛教在汉代由印度人传入中国的,至南北朝时期,我国的佛教艺术上已普遍使用,这种造型经过我国民间艺人的创造,使其具有中国的传统气派,后来成了龙子的一个形象。

6. 霸下

霸下,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为鳞虫之长瑞兽龙之第六子。又名赑屃、龟趺、填下、龙龟等。形似龟而好负重,有齿,力大可驮负三山五岳。在多为石刻、碑文底座。相传上古时它常背起三山五岳来兴风作浪。后被夏禹收服,为夏禹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治水成攻后,夏禹就把它的功绩,让它自己背起,故中国的石碑多由它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