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攻略 > 如何判断对联的上下联?

如何判断对联的上下联?

2024-12-05 08:31:01

区分对联上下联,掌握这些窍门就够了

如何判断对联的上下联? 1

春节时挂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对联不仅增添节日气氛,更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对联分上下联,可不能贴反了,那么如何区分上下联呢?其实方法很简单,掌握这些小窍门就够了。

如何判断对联的上下联? 2

首先,我们要知道对联的组成。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楹联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对联由上联(出句)、下联(对句)和横批(横披、横额、横联)三部分组成。贴对联时,上联要贴在门的右边,下联要贴在门的左边。

对联的上下联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区分:

一、按音调平仄分

对联比较讲究音调平仄,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音,下联最后一个字应是平声。比如“春回大地千山秀”(“秀”是仄音),“日照神州百业兴”(“兴”是平声)。也有例外,如“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上联末尾字“娇”应是平声,下联末尾字“腰”是仄声。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要从春联的内容上来判断上下联。

那么,怎么区分平仄呢?

现代汉语中,凡属阴平和阳平的字都为“平”,凡属上声和去声的字都为“仄”。即第一声和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和第四声是仄声。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上联中“声”为第一声,是平声;下联中“事”为第四声,是仄声。

按音调平仄分,对联除了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这一基本要求外,还可以根据对联内容的意思区分上下联。

二、按因果关系分

“因”为上联,“果”为下联。比如“方向正确城乡富,政策英明衣食丰”,因为只有“城乡富”这个“因”,才会有“衣食丰”这个“果”。

三、按时间先后分

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比如“风送莺声花笑柳,雨润桃腮柳捧花”,上联先写风送莺声而后花笑柳,下联以雨润桃腮对仗,后面才写柳捧花。

四、按空间范围分

一般是小者在前,大者在后。比如“勤俭持家家道昌,团结建国国事兴”。这副春联中的“国”比“家”大,所以“家”在前,“国”在后。

五、按语言习惯分

比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人们常说“福寿双全”“福寿无疆”,而没有“寿福双全”“寿福无疆”的说法。

六、按事情先后分

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如“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祥”,“春夏秋冬”比“东西南北”时间来得早。

另外,一些技巧也可帮助区分上下联。

一是,上联的词句结尾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词句结尾字必须是“平”声。当然,现代汉语中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

二是,如果根据对联的意境判断,下联的意境一般比上联的意境深刻远大一些,如“家兴人欢聚,国富民强安”,下联表达了对祖国的美好祝愿,意义重大,深刻长远。

三是,也可根据对联内容的时间关系、空间关系、逻辑关系、国事大于家事关系等方面去区分。

对联的横批,也叫横披、横额、横联。横批是总结或补充对联意思、揭示对联主题思想的概括语,它能启发读者领会全联的中心思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般而言,横批应写在门楣的正中间,字的书写习惯为从左至右,而春联的上下联则分贴门楣两侧,这就是春联必须竖写的原因。

至于春联贴法,传统习惯是,面对大门时,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横批贴在门楣的正中间。现在由于书写习惯从左至右,也有人把上联贴在门左边,下联贴在门右边,横批也是从左至右写,这也是可以的。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自从竖式书写改为横式书写后,春联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