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攻略 > 蓝翔校长前妻就女儿举报事件发声,透露详情

蓝翔校长前妻就女儿举报事件发声,透露详情

2025-03-24 11:19:02

在近年来备受瞩目的蓝翔校长家庭纷争中,一系列戏剧性的举报与反举报事件不断上演,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蓝翔校长荣兰祥的前妻孔素英,在面对女儿荣婷的实名举报后,公开做出了详细回应,披露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家庭内幕和个人遭遇。

蓝翔校长前妻就女儿举报事件发声,透露详情 1

这一切的源头还要追溯到2022年4月27日,荣兰祥的女儿荣婷通过社交媒体发布了一段实名举报视频,矛头直指自己的母亲孔素英。在视频中,荣婷声称孔素英在媒体上塑造了一个虚假的人设,所宣称的生活困难需要接济等言论均不属实。荣婷指出,孔素英实际上早已持有美国绿卡,并在美国西雅图拥有别墅,她非法处置商丘天伦花园小区房产的目的,是想将卖房款转移到国外。此外,荣婷还表示,她们姐妹三人不愿再被母亲利用参与非法事情,因此决定站出来揭露真相

面对女儿的举报,孔素英在4月28日迅速做出了回应。她通过媒体采访,详细解释了女儿所说的情况,并透露了一些背后的隐情。孔素英承认,自己确实持有美国绿卡,但这是她与前夫荣兰祥婚姻期间,由荣兰祥出资办理的。她强调,自2014年以后,自己再也没有去过美国,一直生活在河南商丘,生活主要依靠亲戚朋友的接济。至于西雅图别墅,孔素英同样表示这是荣兰祥出钱购买的,与自己无关。

对于女儿指控自己非法处置房产一事,孔素英予以了坚决否认。她指出,商丘天伦花园小区的房产原本是蓝翔集团的教育资产,而非家庭资产。孔素英声称,自己在处理这些房产时,女儿荣婷是全程参与的,并没有受到任何亲属的胁迫。她反问:“这个事咋能逼呢?自己的女儿怎么能逼她?”孔素英坚称,女儿们之所以现在站出来举报自己,是因为受到了荣兰祥的影响,目的是想让自己再次入狱。

孔素英的回应不仅澄清了女儿举报中的部分事实,还进一步揭露了与前夫荣兰祥之间的恩怨纠葛。她表示,两人自1986年结婚以来,共同创办了蓝翔技校,并一起经历了创业的艰辛与成功。然而,随着事业的壮大,两人的矛盾也逐渐激化。特别是在2013年底,当两人开始离婚诉讼时,位于河南商丘的天伦花园小区成为了双方争夺的焦点。孔素英透露,荣兰祥曾经承诺将天伦花园的房产赠送给自己和六个孩子,但并未实际过户。这成为了后来双方争斗的导火索。

2014年9月5日,一场震惊社会的跨省斗殴事件在天伦花园小区门口爆发。蓝翔技校的副校长王某某带领一批教职工和学生从山东赶往河南,与孔素英的家人发生了激烈的械斗。这场斗殴造成了多人受伤,也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事后,包括荣兰祥女儿在内的多人被警方拘留。而孔素英则因非法处置查封的财产罪被荣兰祥举报至法院,并最终被判有期徒刑2年3个月。

在孔素英服刑期间,商丘天伦花园小区的274户业主被公告强制执行搬离。法院判决书显示,因山东蓝翔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涉及一系列案件未履行法律文书义务,权利人向法院申请执行。法院于2018年8月22日作出裁定,对天伦花园小区进行整体拍卖。同时,责令小区全部房产占有人在2019年3月16日之前迁出房屋。

2020年4月20日,孔素英刑满释放。然而,她刚走出监狱门口就被济南警方再次带走,因同一罪名再次成为犯罪嫌疑人。这次,她被判处有期徒刑9个月,直到2022年春节前才服刑结束。孔素英的亲属表示,她在服刑期间和出狱后都面临着极大的生活困难,但孔素英本人却坚强地表示,她一直努力维持着生活,尽管主要依靠亲戚朋友的帮助。

在回应女儿举报的过程中,孔素英还提到了荣兰祥的一些不为人知的行为。她指控荣兰祥涉嫌私藏枪支、强奸、组织黑恶势力跨省打架等罪行,并表示自己已经掌握了充分的证据。孔素英还透露,荣兰祥通过虚假诉讼导致351户居民无家可归,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她表示,如果自己的举报不是事实,愿意承担一切法律后果。

此外,孔素英还公开举报了荣兰祥实际控制的山东蓝翔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涉嫌偷税漏税的行为。她向国家税务总局递交了举报信,并引起了广泛关注。据天眼查APP显示,山东蓝翔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为山东蓝翔技师学院独资控股的全资子公司,法人代表为荣兰祥。在孔素英的举报下,商丘税务稽查部门对该公司进行了调查,并发现其存在少缴税款的行为。

孔素英的回应和举报不仅揭示了家庭纷争的复杂内幕,也引发了公众对蓝翔技校及其创始人家族的广泛质疑。这一系列事件不仅损害了蓝翔技校的形象和声誉,也对社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然而,尽管孔素英的举报内容引人关注,但真相到底如何仍需等待相关部门的进一步调查和核实。

在这场家庭纷争中,无论是孔素英还是荣兰祥,都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生活困境。而他们的女儿们,作为这场纷争的旁观者和参与者,也面临着艰难的选择和抉择。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尽快查明真相,给公众一个明确的答复,也让这场纷争早日平息。同时,也希望荣兰祥和孔素英能够理性对待家庭矛盾,以和为贵,共同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成长环境。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