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攻略 > 《榜样6》中的人物故事概览

《榜样6》中的人物故事概览

2024-12-07 12:04:02

《榜样6》是一档极具影响力的节目,它向我们介绍了多位在各自领域有着卓越贡献和感人故事的先进个人及一组先进基层党组织。这些榜样们的事迹激励着无数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责任与担当。

《榜样6》中的人物故事概览 1

祁发宝,被称为“卫国戍边英雄团长”,是中国人民解放军69316部队的部队长。1978年3月出生的他,自军校毕业后,便怀揣着热爱祖国、扎根边防的初心,主动申请到条件极为艰苦的阿里地区工作。那里的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高寒缺氧,风力强劲,环境恶劣。但祁发宝一干就是二十多年,执行任务时40余次遭遇暴风雪和泥石流,13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他从未动摇过卫国戍边的决心。他不仅英勇无畏,在2020年6月15日晚的加勒万河谷事件中,面对越线外军,他寸步不退、拼死搏斗,坚决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尽管最终因寡不敌众陷入包围,被外军残暴攻击致重伤昏迷,但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纵使前进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的铮铮誓言。祁发宝真情带兵育人,把战士当家人,所在团队有“对峙时干部站前头、战士站后头,吃饭时战士不打满、干部不端碗,野营时战士睡里头,干部睡风口”的不成文规定,战士们都说“部队长就像自己的兄长一样”。他曾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荣获新疆军区“百名优秀基层主官”、西部战区“边防管控先进个人”等称号和“中国五四青年奖章”,2020年被中央军委授予“卫国戍边英雄团长”称号,2021年又荣获“全国优秀我党员”称号。

《榜样6》中的人物故事概览 2

廷·巴特尔,草原之子、牧民英雄,是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村)党支部的原书记。他是新中国开国少将廷懋之子,响应党和国家号召,离开将军家庭,插队到锡林郭勒盟萨如拉图雅嘎查成为一名普通牧民,一干就是40多年。他探索“蹄腿理论”,引导牧民“减羊增牛”,带头开展“围栏轮牧”,改变了牧民“靠天养畜”的习惯,并通过种植沙柳、杨柴、榆树等,有效改善了草原生态。廷·巴特尔在农牧民培训基地当讲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牧民宣讲党的惠牧政策、生态保护、科学养畜和理财知识,把自己几十年钻研摸索出来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牧民。他曾荣获“全国优秀我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等称号,并被授予“七一勋章”。

《榜样6》中的人物故事概览 3

魏德友,戍边巡边50余载,被誉为边境线上的“活界碑”。1940年11月出生的他,是一名中共党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161团1连的退休职工。自1964年初响应党中央号召,从北京军区转业来到新疆塔城地区萨尔布拉克草原戍边卫国以来,他始终秉持“我为祖国守边防”的坚定信念,57年如一日扎根边防一线。期间,他带头参加“铁牛队”行动,与邻国军队对峙三天三夜;主动请缨担任“牛群组”组长,迎着外军、顶着风险巡边护边;他还把自己的妻子从山东接到连队,住进半地窝子里,把家安在边境线上。兵团驻地调整后,他仍然坚守萨尔布拉克草原巡边护边,无论严冬酷暑,每天往返于边境线区域,防止不法分子趁机越境、图谋不轨。50多年来,他巡边护边2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5圈,磨破了80多双鞋子,堵截临界牲畜数万只,劝返和制止临界人员千余人次,多次在极端恶劣天气下与死神擦肩而过,但他负责的管控区内未发生过一起涉外事件。他的家被称为“不换防的夫妻哨所”,他曾荣获“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等称号,并被授予“七一勋章”。

《榜样6》中的人物故事概览 4

孙金娣,贴心书记、最美巾帼,是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仙林街道党工委书记、仙林农牧场党委书记,仙林大学城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二级巡视员。她从抓党建责任制入手,团结带领党员干部开创仙林网格化党建模式,优化党组织设置,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她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到工作上,在推行“网格化”党建工作中,每天常态化巡查网格,网格事务随叫随到。在她的带领下,街道干部个个成为“多面手”,人人都能独当一面。在她的带领下,南京市仙林街道党工委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单位等19项国家级荣誉。她曾荣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2021年又荣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榜样6》中的人物故事概览 5

海南省三沙市七连屿党工委,被誉为美丽三沙建设者、祖国南大门守护者。自2014年7月成立以来,七连屿党工委坚定扛起“维权、维稳、保护、开发”使命,牢牢扎根南海深处,团结带领岛上群众开拓垦荒、兴建家园,推动七连屿成为生态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的南海璀璨明珠。工委成立之初,工委的4名党员干部克服岛上高温、高湿、高盐、高辐射、多台风的艰苦环境,开始拓荒征程,每年人均驻岛办公200天以上。岛上没有机械设备,工委一班人放下“笔杆子”、拿起“铁锹子”,与渔民们一起靠人力清理了岛上堆积几十年的海漂垃圾和成山的螺壳。工委党员干部们购置植树材料,用渔船载着小树苗一株株运送到各岛屿,几年来累计种植各类苗木共计33万余株,在岛上留下片片绿荫。为解决岛上不通电、没有海水淡化设备、物资运送困难等问题,工委一班人来回奔走,终于在2015年初将发电机和海水淡化设备运上岛礁,并采取租赁渔船接送、岛礁上开垦种菜等措施,解决岛礁渔民人员物资运输和吃菜等实际问题。党工委历经4年为渔民建设了73套定居点保障房,改善渔民居住条件。为丰富渔民精神文化生活,党工委在岛礁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建以党员为先锋的理论政策宣讲队、文化体育服务队等志愿服务队,开展解读政策、组织文体活动、维修家电、打扫岛礁等工作,让渔民感受到家的温暖。七连屿党工委以党建引领率先实行“岛长制”,设立岛长及分岛长,落实生态环保责任,推动七连屿生态环境得到彻底改观,七连屿已变成绿树成荫、海水清澈见底、海龟海鸟繁衍生息、渔民居有定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岛礁。七连屿党工委曾荣获“全国文明单位”、“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

此外,《榜样6》还讲述了其他几位令人敬佩的榜样人物。陈定昌,导弹专家,为国铸盾,是国家86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我国防空反导及制导雷达技术专家,我国精准制导领域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他曾三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021年被追授“全国优秀我党员”称号。黄大发,被誉为“当代愚公”,一心为民、埋头苦干、百折不挠,为解决草王坝村缺水严重的问题,他带领村民历时36年,靠着锄头、钢钎和铁锤建成一条“生命渠”,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誓言。张桂梅,被称为“燃灯”校长、大山妈妈,她坚守贫困地区教育一线40余年,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帮助约2000名贫困山区女孩考上大学,她兼任当地儿童福利院院长,是177名孤儿的“妈妈”,被授予“七一勋章”。

这些榜样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责任与担当。他们的事迹激励着无数人,让我们向他们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下载
相关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