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首张邮票的起源
在19世纪中叶的英国,邮政系统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简化邮资的计算和收取,以便让更多的人能够便捷地使用邮政服务。这一挑战不仅考验着邮政管理者的智慧,也预示着一场邮政革命的到来。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世界上第一张邮票——“黑便士”诞生了。它的出现不仅彻底改变了邮资计算和收取的方式,也标志着邮政系统的一次巨大飞跃,更开启了邮票这一独特文化载体的历史新篇章。
邮政改革的背景
在邮票诞生之前,英国的邮政收费制度相当繁琐。邮资的计算依据信件用纸的张数和投递路程的远近逐件确定,且由收件人支付。这一制度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邮资高昂,使得许多人因负担不起而拒绝接收信件。据史料记载,当时一封普通国内信件的邮资竟高达6便士,最高时甚至收到了17便士,而当时英国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大约是18便士。因此,拒付邮资、拒收来信的争执时有发生,邮政系统亟需改革。
罗兰·希尔的贡献
罗兰·希尔,这位时任英国邮政局长的中学校长,正是这场邮政改革的推动者和邮票之父。一天,希尔在街上看到一位姑娘因邮资昂贵而拒收未婚夫的来信,这一情景深深触动了他。他意识到,邮政制度必须进行改革,以减轻人们的负担,使邮政服务更加普及和便捷。
1837年,希尔发表了一篇名为《邮政制度的改革——其重要性与实用性》的论文,提出了著名的“一便士均一邮资法”。该法案建议,在英国本土对二分之一盎司以内的信件统一收取一便士的邮资,且邮资必须预付。这一建议不仅简化了邮资计算,还降低了邮资标准,使得更多的人能够负担得起邮政服务。
英国政府最终采纳了这一提案,并于1839年8月17日通过了实行均一邮资制的1便士邮资法和预付邮资制度。然而,如何证明邮资已付,成为了一个新的挑战。为此,英国财政部公开悬赏征求邮票设计图案,但收到的2500多件作品中没有一件是令人满意的。于是,希尔亲自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张邮票——“黑便士”。
“黑便士”的诞生
“黑便士”邮票的设计灵感来源于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登基时的侧面肖像纪念章。希尔以这一图案为基础,画了两幅邮票图稿,并交由雕刻家希恩兄弟雕刻版模,帕金斯·信有限公司承印。邮票采用黑色雕刻版印刷,无齿孔,不标国名,只有女王的肖像。图案上方印有“邮资”(POSTAGE)字样,下方是表示面值的“一便士”(ONE PENNY)字样。邮票的印张每行由12枚邮票组成,共20行,每张240枚,正好符合当时英国币制1镑=20先令=240便士的规格。
然而,“黑便士”邮票的正式发行却经历了一些波折。原定于1840年元旦问世,但因未准备就绪,邮票直到5月1日才开始出售,5月6日正式启用。尽管如此,人们对这张新邮票的热情却丝毫未减。在邮票发行当天,伦敦泰晤士河边的邮政总局热闹非凡,人们争相换购新邮票。罗兰·希尔也在现场细心观察邮票的出售情况,并在日记中记录下了这一历史时刻。
邮票的影响与意义
“黑便士”邮票的诞生标志着世界近代邮政的产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简化了邮资计算和收取的方式,降低了邮资标准,使得邮政服务更加普及和便捷;还开创了邮票发行的纪元,为世界各国邮政系统的改革树立了榜样。
随着“黑便士”邮票的成功发行,世界各国纷纷效仿英国发行本国邮票。巴西是在英国后第一个发行邮票的国家,其第一张邮票是在1843年发行的;其后是瑞士和美国,也分别在1843年和1847年发行了邮票。在接下来的十年间,几乎大多数国家都有了自己的邮票。邮票不仅成为了邮资的凭证,更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和收藏珍品。
邮票的设计与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邮票的设计越来越精美,题材也越来越丰富。从国家元首、历史名人到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邮票成了展示一个国家文化和历史的窗口。邮票的设计和发行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趋势,也成为了人们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
20世纪初,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航空邮票应运而生。这些邮票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成为了科技进步的象征。随后,各种特殊题材的邮票也纷纷涌现,如奥运会、世博会等重大事件的纪念邮票,以及为环保、动物保护等公益事业发行的邮票。这些邮票不仅丰富了邮票的种类和题材,也提升了邮票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
邮票
- 上一篇: LOL最强出装攻略:仙灵女巫璐璐的制胜装备选择
- 下一篇: 无法停止'通用卷'设备提示
-
揭秘:世界上第一张纸币的神秘面纱资讯攻略01-16
-
2002年世界杯:激情燃爆的主题旋律资讯攻略04-06
-
《库贝尔〈世界的起源〉成名原因探析》资讯攻略11-13
-
信封格式详细图解资讯攻略12-08
-
揭秘:麻将究竟藏有多少张牌?资讯攻略04-14
-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确切时间资讯攻略11-26